Skip to main content

概述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通过客户数据洞察平台实现标签体系的构建以及标签结果的应用。

操作流程

步骤一:标签加工基础准备

  1. 设置期望的统计周期,用于加工衍生标签时计算数据的统计时间范围
  2. 设置标签字典,提高后续标签加工效率与查询效率
  3. 对于有需要通过模型创建标签的加工场景,通过关系管理来实现

步骤二:创建实体

实体是一个标签体系的集合,后续的标签加工将基于实体进行加工。创建实体过程中将绑定所需的数据源表或模型,用于后续标签加工。

步骤三:创建标签目录

标签目录用于对创建的标签进行归类整理,方便后续标签查询使用

步骤四:创建标签

系统提供原子标签、衍生规则标签、衍生SQL标签、组合标签、自定义标签五种标签加工方式。加工的标签将根据设置的调度规则自动生成标签任务,按时生成对应实例形成数据结果。

步骤五:标签应用

通过步骤一到步骤四的建设,完成了标签的整体加工,此时可以主动将标签授权给特定用户进行标签的读写操作,用户也可通过标签市场主动申请标签的使用权限。

用户获得标签使用权限后,即可进行标签圈群,以及后续的群组分析工作。

此外,生成的标签和群组可通过API功能将数据提供给上层的业务系统使用.